“如果客户投保后遭遇意外点点赢,保险公司该如何平衡赔付效率与风险管控?”在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课堂上,郭冬梅教授抛出的案例引发学生热烈讨论,她结合自身参与的国家级课题,将抽象的保险理论转化为鲜活的实践场景。
正是这样的教学场景,让她构建的“四维能力金字塔”教学模型斩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,更推动所在专业实现国家级奖学金零突破,这并非个例,而是兰州财经大学“师资领航”办学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的重要财经院校,兰州财经大学的七十年发展历程,始终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同频共振。
从195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时期的筑基,到1981年更名为兰州商学院后聚焦财经人才培养,再到2015年升格为大学、2018年成为黄河流域上游首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,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撑。2023年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获批,更是该校高层次师资团队实力的直接印证。
展开剩余67%兰财教师队伍的实力,藏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里:1198名专任教师中,教授、副教授占比达48%点点赢,博士、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超90%,154人次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省部级优秀专家等荣誉。
为让师资队伍始终保持活力,兰财将“强人才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。2025年5 月,原副校长胡凯带队赴上海师范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引进。
不同于单纯宣讲政策,该团队更注重向博士生们展示学校的科研平台,从数字经济实验室到丝路经济研究中心,从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到安家保障,这种“既给待遇,更给舞台”的引才思路,不仅建立了与东部高校的常态化合作机制,更让不少青年人才看到了在西部施展抱负的可能。
另外,学校还通过“一对一”政策解读、发放引才手册等细节,不断完善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 全链条机制,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扎根陇原。
若要探寻师资力量如何转化为育人实效,兰财的工商管理学院便是最佳样本。近年来,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、省级课题35余项,发表核心论文50余篇。“雁群型”科研团队将乡村振兴、绿色供应链等研究课题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,带领学生深入甘肃县域调研,既产出了服务地方的咨政报告,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数据分析、方案设计的能力。
正是这样的“科研反哺教学”,让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、“互联网+”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,建院以来累计输送的上万名人才,也成为西部工商领域的中坚力量。
从课堂上的案例教学点点赢,到实验室里的科研攻关;从人才引进时的诚意满满,到成果转化后的育人实效,兰州财经大学的师资队伍,早已超越“教书匠”的传统定位。对于教师团队有着高标准的考生,可以多去关注这所学校。
发布于:陕西省牛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